小项目满足民生大需求 越秀这些旧社区“变身”新家园

时间:2024-01-07 来源:蓝狮在线注册-蓝狮在线平台-蓝狮登录首页

  的乐趣,欢笑在这个空间里回荡。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破旧白云街菜市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儿童友好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越秀,要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将老旧小区培育提升成为具有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不仅是和城区“衰老”的抗衡,更是一场撬动多方资源,用小项目满足民生大需求的智慧考验。

  在培育容貌品质社区的过程中,越秀坚持以“精细、精品、精美”的工作标准,按照绿色艺术、尊重自然、挖掘历史底蕴、传承文化、讲好社区故事的理念,用心用情深度发动社区居民群众、机团单位积极参与,以往“脏乱差”变成“网红打卡点”、“边角料”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聚焦民生,培育提升的过程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如今,一个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老旧小区,无不承载着浓郁的历史记忆和百姓情怀,“无声”述说着精彩的“越秀故事”。

  走进华乐街华侨新村社区,爱国路7号围墙前又多了一批来打卡拍照的青年。继续沿着道路向前,在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外围墙上,将学校历史融入其中的文化宣传长廊在绿植掩映中重获学生的喜爱。而随着一栋栋洋楼逐渐变得密集,红线女故居也就在眼前了。

  “我们在培育提升过程中,翻新修整红线女巷口路段,并打造了左侧的涂鸦墙,凸显华侨新村红派粤剧文化特色。”华乐街华侨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永丽介绍说,未来,社区也将继续与红线女艺术中心共建传承、深化合作,将粤剧文化唱红唱响,提升粤剧文化的社区辐射面、影响力。

  社区根据居民提供的素材,创作表现华侨们外出创业、荣归故里以及展示广州特色地标、风貌等的童趣墙绘,让华侨居民重温当年历史,加深新老居民与广州的链接,形成别具一格的“侨”文化,激发了居民自豪感。

  越秀的社区在积极探索本土文化,通过一系列“乡愁再现”的创新手段,唤起辖区居民文化记忆、强化大家的文化认同,打造更具有凝聚力的社区生活环境。

  文化的提炼为城市带来精气神,而超大城市如广州,这样精细化的品质提升不仅依赖于文化再呈现和服务上,更在于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科技化和细致化。

  东山街道的探索正是城市管理提出的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生动体现。

  俯瞰东湖公园,一处“街区绿矿”格外引人注目。自动化的垃圾箱存放点里,机械臂正将其他垃圾桶从入口处抬升到空置区域,整个存放点好似一座立体“停车场”。另一边,一台自动洗桶机也正在运作。环卫工将厨余垃圾桶从入口处放进机器,随着传送带的运作,垃圾桶进入机器,高速水流在机器里面不断冲刷垃圾桶。十秒左右,一个厨余垃圾桶就“焕然新生”。而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处杂物堆放点。

  “在培育容貌品质社区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社区居委反映的路面压缩生活垃圾带来的臭味、噪声扰民以及占道影响通行等问题,我们自主设计、研制出立体‘存桶柜’、自动‘洗桶机’两套自动化设备,这两个装置属于原创,甚至可以申请专利。”东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松介绍,“如果按照传统的平铺存放,这里只能放100个桶,但是现在,我们这里可以容纳约300个垃圾桶。”

  提高了3倍存储空间后,新河浦社区成为了东山街道唯一一个没有路面存桶、路面压缩点位的社区,实现了路面不见垃圾桶,辖内没有压缩点,更辐射服务全街其他社区使全街路面压缩作业点减少了30%。

  在容貌品质社区培育提升的过程中,越秀充分研究老城区积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管理有效融合,让文化和科技结合,高标准保持社区日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广州大道由北向南,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一边是生活气息浓厚的老城区。就在广州大道中,梅花村街东兴中社区正是一个集合了商业、集团单位、老旧小区的典型社区。破损的路面、杂乱的店铺和无序停放的车辆曾经给居民的居住体验带来很多不便。而如今,由“3园+3路+多小区”组成的区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居民惊叹居住环境的改变。

  “我就住在东兴中街上的小区里,以前走出来,两边的人行道也是破破烂烂的,现在都变整洁了,商铺前面也没乱摆放了。”居民梁阿姨笑着说,“住了大半辈子了,虽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突然有了一点小惊喜,好像搬了一个新家一样。”

  “我们从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等各类工作着手,提升管理水平,解决动态问题。目前完成整饰公园路面开挖及路缘石安装、23栋楼梯楼道批荡粉刷墙面、13栋消防箱及配件的更换、20栋楼道‘三线’规整及照明灯具更换、东兴北路300平方米脏污围墙墙面粉刷、东兴中路小区外墙200平方米瓷片张贴等工作。”东兴中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曾凡航说。

  视线转向另一边,在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200米的最美上学路,道路虽然狭窄,却不显压抑,两边色彩丰富童趣彩绘墙为孩子们上下学打造了童真画廊。脚下,用特质材料铺设的道路也用不同颜色进行了装饰,不仅在雨天不再路滑,更为方便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跟随这条“最美上学路”。

  “通过设计小巷文化墙,描绘了大哥大、暖水壶、搪瓷杯等旧时代的生活用品,无不镌刻着城市昨日的流金岁月,也唤起社区老居民的集体时代记忆,通过彩色刷漆,外接装饰的通话孔,打造与城市对话互动空间。”筑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瑞娴介绍。

  小小绣花功夫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在外观上,由于辖内启智学校的特殊性,街道创新探索在上学路沿途设置护童岗,为儿童保驾护航。

  一张小小的“护童岗”指示牌,代表的是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理念。结合最小应急单元、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物管小区保安岗亭、经营商铺,设立了安全出行“护童”爱心岗亭。

  “我们在沿街或沿上下学主要路线米的高度设置了蓝色‘护童岗’的标志,方便孩子们有需要时寻求帮助。”吴瑞娴说,同时,竭力为视觉、听觉等弱势儿童打造多彩上学路,增设互动听力墙,增设趣味游乐设施,让特殊儿童与城市拥有更多对话互动空间。

  老城如越秀,空间有限,如何用小改变利大民生,正是“绣花功夫”的价值所在。

  目前,越秀区下足“绣花”功夫,在拆除违法建设、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户外广告招牌、改造垃圾桶点、规范“三线个方面工作中不断倾听民生民意,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培育提升项目与群众意见高度契合,民生问题出真招实举,人性化服务彰显温度。

  在新河浦路段居民互助会的微信群里,居民的消息一弹出,管理员立刻做出回应,协调路段共享停车位,并在现场协调居民停车。不到十分钟,车辆就已经停放妥当。

  车位难求、停车混乱、居民矛盾等种种问题也随着居民互助会的出现一一化解。在越秀区培育品质社区的过程中,由社区引导,部门、街道、社区、居民“四方联动”的创新探索在新河浦社区诞生,互助会以停车管理职能为起点,为社区703户居民共281辆私家车有效解决“难停车、乱停车”难题,实实在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互助会成立以来,服务功能从单一的停车管理逐渐扩展为“治安巡逻、宣传防范、环境治理”等自治功能,主动出资在社区加装了47支高清摄像头、帮助社区老人家修补隔墙、配置80把便民伞供下雨天有需要的居民使用,在新河浦路段安装了6张石凳子,方便居民休憩。

  这样的探索也逐步在其他社区复制推广。在华侨新村,社区也同样在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居民互助多元治理新模式,成立“居民互助会”,重新焕发归侨友爱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有效解决了困扰社区多时的停车难以及日常管理难题。

  同时,华侨新村通过培育品质社区,积极优化“五乐”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实现“善治乐治”。“五乐”幸福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社区居民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市人大和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多次到我们社区调研,拟为这种停车互助模式推动立法,将我们探索的模式法治化,同时也给新河浦互助会停车惠民的工作模式复制推广带来了更多的政策支撑。”李松介绍。

  新河浦社区通过培育品质社区工作,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巧用力,聚资源,拉近了党群关系,也提升了治理效能。这样的社区实践是越秀在不断提升社区容貌品质工作中的缩影,发动群众全面参与社区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成功缩影,越秀,让老社区变身成为新家园。



上一篇:「我的工程机械网」11月2日成都二手合力装载机工程机械市场价格
下一篇:合众思壮“慧农”品牌表现出色斩获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