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中国画的文心与画意?沪上学者带来美育课

时间:2023-08-11 来源:蓝狮在线注册-蓝狮在线平台-蓝狮登录首页

  “绘画在中国是先于文字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画自诞生后延续至今没有断裂。从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即人类历史进程中,文明进程要解决三个问题:人与神灵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亮相沪上学习读书会,探索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中国画则是其中璀璨明珠。中国画追求意境,文心,蕴含着画家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体悟。“第一阶段处理人与神灵的关系,早期大量的岩画画面上多呈现神的形象,如将军崖岩画、花山岩画等,我们看到的是先人对神灵的一种祈盼。对于这些图像要有敬畏之心,不能只将它们当做装饰画来欣赏,要以虔诚之心去应和先辈们的虔诚之意。”而到了第二阶段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邵琦谈到,伴随青铜器、瓷器、陶器、铁器的发明,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知识后发现,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理解的,我们对神的祈求、欲望、依赖一点点降低,开始从各方面探讨人的能力。

  进入汉唐以后,中国画以人物为主,画面越来越真实,且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如《女史箴图》在当时是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教大家如何教育孩子,有实用性。“回望中国绘画史,从凌烟阁的功臣画像到竹林七贤像,再到深入寻常生活的仕女画,绘画所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市井化、越来越人本化。”他说,到了第三阶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宋代以来,花鸟、山水是主要绘画表现题材,追求一种趣味,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理想。“我们会看到宋代很多山水画里的树木看起来像是真的,但在自然界却找不到相同的场景。这些山水画表达的是理想的场景——海外仙山,但是宋人的求真务实又让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是现实生活中所能看到的。”

  比如,《千里江山图》就是在道家海外仙山理念下创作的作品,似真非真,似假又是真,在真真假假之间寄托对美好现实生活的向往。舞蹈艺术家们现场演绎,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到《千里江山图》的旋律与节奏之美。

  邵琦谈到,进入元代,很多文人画家呈现出隐逸状态,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元人,是宋人,于是他们退到自然中,与自然对话,创作出《富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等作品。在明代,一批绘画作品鲜明表现了对自然的关注,画城市山林,即江南私家园林。山水画和园林是一体的,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明清以后,绘画超越了对真实的渴求、对意义的宣传,进入到对趣味的追寻中。比如通过八大山人画上的白眼,即外在的“形”,能看到画家内在的心音。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整体上更为写意,这个“意”到底是什么?怎样欣赏中国画?邵琦认为重要的是理解绘画在发展中的作用,它可能没有伟大的意义,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无穷意趣,追求趣味才是中国画的根本。山水画如何启迪我们?邵琦认为是“心造”,心里要有东西,要把最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要太依赖照相机等机械设备,要真正成为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够进入中国画。”



上一篇: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最新发声!
下一篇:年轻人发光 大运会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