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灵寿县秋季粮油作物抗旱减灾技术建议

时间:2023-07-20 来源:蓝狮在线注册-蓝狮在线平台-蓝狮登录首页

  今年6月份至今我县普遍高温少雨,大部分乡镇村降水量达不到历年平均值,尤其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高温干旱威胁较大。为落实相应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制定如下秋季粮油作物抗旱减灾技术建议。

  播种至出苗遇旱,影响适期播种和苗全苗齐苗壮;孕穗期供水不足减产严重,尤其抽雄前10—15天正值雌穗小花分化期,需水非常迫切,此时相对含水量要求达到70%—80%,此时遇旱,影响雌穗小花的分化及雄穗花粉的形成与发育,甚至不能正常抽穗,造成“卡脖旱”;灌浆期遇旱,降低千粒重,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根系发达叶片上冲的品种,根系发达品种往往主根长,侧根粗壮而且多,主根直冲有力才会保证吸收足够的水分。叶片上冲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弱对风的阻力。

  在有水浇条件的地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可用水源,灌溉保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对行淋灌等节水技术,在干早缺水情况下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利用有限的水分资源保障作物生长。

  喷施含有抗旱功能物质黄腐酸、氨基酸等的抗旱型叶面肥,能取得简单、有效、经济的短期抗旱效果。

  (1)采取覆盖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杂草、秸秆等进行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散失。

  (2)浅中耕,对旱地玉米进行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玉米抽雄前后是需水临界期,玉米在拔节后~抽雄期和灌浆期-乳熟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旱情的发展情况,对严重缺水难以挽救产量的田块,要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想方设法采取补救措施,补种短生育期作物,争取不误农时,尽量保障粮油作物播种面积。

  花生遭遇干旱如发生在幼苗期则花芽分化进程减慢,数量减少;在花针期干旱会严重影响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果针伸长慢;结荚期如遇干旱影响荚果正常发育,延长结荚期;饱果期遇干旱影响干物质积累。

  1.选择耐旱品种。掌握干旱规律,重视选择耐旱和产量稳定的且适宜当地的花生品种,减少干旱的威胁。

  2.地膜覆盖。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田间保水量,部分地区可达到减少灌溉1~2次的效果。

  3.增设浇水设施。在干旱地方,要逐步增设浇水设施。修井开渠和购置灌溉机械等,保证花生需水时进行浇灌。

  1.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遇旱灾以后,应及时浇水,采用小水快速沟灌,切忌大水漫灌。

  2.注重科学施肥,培肥地力能有效促使作物根系发育,增加“根找水”的能力,达到“以肥调水”的抗旱作用。

  3.精细平整土地,夏播花生播期遇到高温干旱,要改进耕作措施,精细整地,视情况抢墒或造墒播种,适当采用耕翻、耕耢、等蓄水保墒耕作法达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4.适时进行翻种。根据旱情的发展情况,对严重缺水难以挽救产量的田块,要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想方设法采取补救措施,补种短生育期作物,不误农时,减少损失。

  大豆是耗水量较大的作物,各生育期耗水量不同,大豆花芽分化期也称分枝期,所需水分较多,应及时适当供给水分;开花到鼓粒期是大豆的需水临界期,大豆开花鼓粒期受旱会严重影响植株生殖生长,造成花荚脱落,开花到鼓粒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选用抗旱品种;因地制宜采取以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为核心的保水保墒栽培技术;培肥地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有条件地方可以点水播种。

  1.针对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14点观察大豆植株,当发现叶柄有下垂现象,到傍晚时叶柄又能恢复正常状态,应及时灌溉。

  2.水资源紧张的地方,争取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大豆要抓住开花到鼓粒期这个关键时期灌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无水浇条件的地方,应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若气象条件合适时,可尝试采取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3.适时进行翻种。大豆遭遇严重旱情,已经难以挽救产量的田块,要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因地制宜,及时翻种其他作物,主要选择补种短生育期作物,争取不误农时,稳定粮油作物播种面积。



上一篇:“工业40”时代工程机械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下一篇:科技与人性的碰撞:《机械战警》中的探索